当前位置>>中国秦汉史荐文摘要

秦汉魏晋“丁中制”之衍生

推荐追加者:秦汉史   发布时间:2018/6/9   阅读数:35

【作者】: 凌文超 分类号】: D691      【来源】:历史研究  【发表时间】:2010年02期  
【关键词】: 秦汉魏晋 丁中制 户籍 爵制 赋役制度
【内容摘要】:
"丁中制"起源之初,不仅以赋役征派对象的身高、年龄、健康状况等自然身份作为依据,而且受到社会身份爵位的影响。秦汉时期随着国家对编户民年龄的掌握,二十等爵制的废弛,年龄逐渐成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。秦汉早期"丁中制"在简牍户籍中表现为户籍身份与赋役注记的结合,户籍身份"小"、"大"等与赋役征派只是大致对应而未重合,户籍身份本身并不意味着赋役义务。三国时期,实际赋役征派急剧变动,形成中的年龄分层与轻重赋役义务相结合,催生了丁中身份,为西晋创设丁中老小之制提供了条件。
...更多
如浏览器不支持PDF论文在线阅读,请下载安装PDF阅读器插件,建议下载福昕PDF阅读器
分享到:0
打开手机移动端并分享到媒体:

    点赞和评论功能被管理员关闭

【参考文献】
   [1]   秦汉“傅籍”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——以张家山汉简《二年律令》为中心 / 臧知非 / 人文杂志   / 2005年01期 .

【相关文献】
[1] 《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》评介 / 徐卫民 /华中国学 / 2018,(02)
[2] 秦统一进程中的徙民政策——以“爵制秩序与地方治理的关系”为视角 / 段艳康 /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/ 2020年05期
[3] 里耶秦“邑里”户籍简探微 / 袁延胜时军军 /郑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/ 2019年05期
[4] 评臧知非《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》 / 王文涛 /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/ 2018年05期
[5] 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厚葬与薄葬 / 韩国河 /郑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/ 1998年05期
[6] 战国时期秦国封君的特点和法律地位析论 / 张斌 /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/ 2015年05期
[7] 爵制与秦汉社会研究 / 王玉喜 /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/ 2014
[8] 秦汉魏晋编户民社会身份的变迁——从“士大夫”到“吏民” / 凌文超 /文史哲 / 2015年02期
[9] 悬泉汉简“户籍民”探析 / 袁延胜 /西域研究 / 2011年04期
[10]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 / 戚阳阳 /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/ 2015年02期
[11] 岳麓简《为吏治官及黔首》人口管理与控制研究 / 朱红林 /上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/ 2013年04期
[12] 从商鞅的“分异令”再论秦国家庭结构 / 薛洪波 /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/ 2018年05期
[13] 田余庆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对我的启迪 / 阎步克 /许昌学院学报 / 2018年05期
[14] 从走马楼简“(并刂)(创)”字的释读谈到户籍的认定 / 胡平生 /中国历史文物 / 2002年02期
[15] 走马楼户籍简的“中”字注记 / 张荣强 /中国历史文物 / 2009年05期

转到 页   [首页] [上一页][下一页] [尾页]  页次:1/4页  共5016篇/页
扫描二维码登录移动客户端分享到朋友圈

当前在线:6151人       备案号:陕ICP备18006223号-1   公安备案号:陕公网安备610115020000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