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者】: 张树国 【来源】: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【发表时间】: 2009年02期 【分类号】: K234 | ||||||||||||||
【关键词】: 郊祀制度 ; 《郊祀歌》十九章 ; 国家祭祀 ; 元鼎六年 ; 太初元年 | ||||||||||||||
【内容摘要】:
研究汉《郊祀歌》十九章应从武帝时代郊祀制度入手,要把握三个原则:一为"先正后杂",即区分武帝时代"正祭"(如雍五畤、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、泰山明堂)与"杂祀"(甘泉寿宫的巫术祭祀、方仙道、齐地八神等),前者为武帝亲临的国家祭祀,后者为祠官所领;二为"先祠后乐",元鼎六年(前111年)之前虽已设立雍五畤、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之祠,但献祭仪式基本属于"礼物献祭"或"食物献祭",元鼎六年以后郊祀乐舞的创制是皇帝亲祀的最高级的形式,同时也是考察《郊祀歌》创作的重要指针;泰山明堂虽建于元封元年(前110年),而明堂乐歌则创制于太初元年(前104年);三为"正散兼有",即区分用于郊祀仪式的"正歌"(用于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、泰山明堂的乐歌)和不用于仪式却被收录于《郊祀歌》中的"散歌",这些"散歌"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。根据上述三原则,制定了《郊祀歌》创作时地表,分析了武帝郊祀活动的宗教心理根源。
...更多
| ||||||||||||||
【机构】:
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
|
如浏览器不支持PDF论文在线阅读,请下载安装PDF阅读器插件,建议下载福昕PDF阅读器 | ||||||||||
![]() | ||||||||||
分享到手机移动端:![]() |
||||||||||
引文网络 | ||||||||||
二级参考文献(0)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||||||||||
![]() ![]() ![]() |
||||||||||
年度文献数 参考文献: |
||||||||||
引证文献:
|
||||||||||
点赞(为文章作者点赞!) |